“江河水长流”闵惠芬纪念音乐会在宜兴举办

发布时间:2019-10-18 14:47  作者:郭苗苗

  2019年10月18日晚,二胡大师闵惠芬逝世五周年纪念音乐会在她的故乡江苏宜兴的保利大剧院举行。在大师离开的五年里,每年都有不同形式的数场闵惠芬纪念音乐会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举办,而此次在她的故乡同时也是闵氏艺术世家三代人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举办更是意义非同寻常。

  这场名为“江河水长流”的音乐会由江苏省音乐家协会、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组委会联合主办,宜兴市万石镇人民政府承办。整场演出长达3小时,汇集了宋飞、朱昌耀、邓建栋、赵剑华、许奕、汝艺、召唤、陈静、陆轶文等演奏家,堪称是当今二胡界的一次重量级聚首。而家人的加盟更是音乐会的另一大亮点,旅居海外的琵琶和中阮演奏家闵小芬特意为姐姐闵惠芬创作了一首作品——中阮与人声《百世流芬》,而音乐会的指挥则是由闵氏艺术世家的两位国家一级指挥音乐会闵乐康(闵惠芬之弟)和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刘炬(闵惠芬之子)共同担任。缅怀闵惠芬大师最好的方式就是记住她的音乐。年轻的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和宜兴二胡协会的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舞台上几代人共同演奏了闵惠芬一生演奏作品中的传世名作和她作曲改编的经典曲目,这样的场景无疑是对大师最好的告慰与纪念。

  音乐会的第一个高潮是中国音协副主席、二胡学会会长宋飞女士带来的《悲歌——江河水》。《江河水》是闵惠芬早期演奏生涯的代表作,1963年的电影《百花争艳》让她演奏的这首作品家喻户晓,影片中年轻的闵惠芬将这首曲子拉得低处如泣如诉,高潮情绪激越,犹如滔滔江水千回百转,万古奔流。从此她的名字也与“江河水”这三个字紧紧连在一起。宋飞女士也曾从孩提时代就受到闵惠芬演奏的影响,也曾经多次与闵老师交流畅谈。音乐会现场宋飞的演奏则采用了与前辈不同的全新方式将二胡系于腰间,全程站立演奏,一指一弓,一顿一挫,虚实相生,使人迅速进入“诉说悲切”的状态,站立演奏使得胡琴低音区更加浑厚,悲痛之感顿生,尾段江河咆哮、激浪冲天,怒火爆发,展现了她刚柔并济的独特魅力。

  著名的“陶都”宜兴历史上曾经出过很多文化名人,然而说到小镇万石桥(现万石镇)最有名的一定是闵氏艺术世家了。闵惠芬与父亲、祖父都出生在这个安静的小镇上,祖父闵南藩擅长书法、喜爱吹笛,有三子一女。伯父闵叔骞是著名书画家,父亲闵季骞是家中的第三子,自幼喜爱音乐,擅长琵琶、二胡、三弦等乐器,师从曹安和、储师竹、杨荫浏等名家,一生投身民乐演奏的传承和教育事业。闵惠芬和妹妹小芬从小跟随父亲分别学习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以数十年的演奏传承着正统的中国民族音乐。闵小芬在姐姐逝世五周年之际专门创作了中阮与人声作品《百世流芬》,而此次音乐会也是这首作品的世界首演。在海外生活多年的闵小芬吸收了西方现代音乐的理念,在作品中加入了自由流动的混合爵士风格,她自弹自唱嗓音变化丰富,时而低沉的吼叫,时而气若游丝的飘过,时而又悲痛欲绝的“失控”在极具张力的音响效果和复杂的节奏变换,表达对亲人的追思、留念与不舍。

  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的首席青年二胡演奏家陈静演奏的是一首闵惠芬中年时期的代表作二胡叙事曲《新婚别》。1981年当时的上海电视台将这首刚诞生不久的二胡与乐队新作录制成节目播出,收到了观众热情的反响。彼时还未出生的陈静在走上专业演奏道路之后看到了这个录像,深受感动,她鼓起勇气联系到神交已久的闵惠芬老师,想跟她学习。此后的几年中她多次专门赶去上海在闵老师的家中学习,而闵老师也将这首《新婚别》逐句传授给这个好学的年轻人。音乐会当晚的演出中陈静的演奏深得闵大师的精髓,很多熟悉闵惠芬的家人朋友和学生都被她的音乐深深打动。

  下半场的曲目带领观众们走近了作为二胡作品革新和发展者的闵惠芬。1975年,闵惠芬移植并录制了《卧龙吊孝》、《逍遥津》等8首京剧唱腔音乐的二胡曲,在录制这些作品之时,曾向京剧艺术家李慕良先生一字一句的学习唱腔,再从表演的角度理解,将京剧的唱腔、结构、神韵,通过二胡的弓法、揉弦等一系列创新技法表现其“器乐演奏声腔化”的美学理念。“器乐演奏声腔化”是闵惠芬基于对中国传统音乐核心、精髓的领悟,和长期在二胡演奏艺术实践感悟中提出的美学理念,贯穿她艺术生涯的始终。当晚,邓建栋演奏的《洪湖主题随想曲》和汝艺演奏的《宝玉哭灵》都延续了闵惠芬的“器乐演奏声腔化”的美学理念,优美的唱腔从二胡上的流出,中国音乐的“基因”在二胡上的有效重组和体现。两位演奏家声情并茂,音乐语言的气息把握的恰如其分,唱腔旋律感凸显,在运弓中表现“音腔”、“音韵”,声音虚实相衬,用器乐立体的塑造了戏曲人物形象,使唱腔旋律用二胡的艺术手法得以器乐化地表现,令人动容!

  从狮城专程赶来的新加坡华乐团二胡首席赵剑华是闵惠芬的大弟子,他演奏的是老师在重病中创作的二胡与乐队作品《音诗——心曲》。1986年,闵惠芬罹患的黑色素瘤病情恶化,据她回忆,在与病魔抗争的恍惚间,她仿佛看见“蓝色的雾”弥漫整个房间,听见远处飘荡着温暖、圣洁、包含眷恋之情的旋律。醒来之后她挣扎着将那个旋律记录下来,在病床边她和多年的老朋友作曲家瞿春泉商量探讨,共同创作了这首生命之歌《音诗——心曲》,一举荣获“上海之春”音乐创作二等奖。在同年5月的“上海之春”民族音乐专场音乐会上,由大弟子赵剑华演奏二胡,瞿春泉指挥。时隔近30年,已是耳顺之年的赵剑华将此曲献给恩师,弓弦倾情诉说,化作一股热流直击内心,以情动人。恩师受病魔折磨,与命运抗争时,勇敢、坚强而执着的精神在赵剑华的琴声中得以延续。

  音乐会最后的高潮当属朱昌耀演奏的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第二和第四乐章。1983年,闵惠芬躺在病床上,“老闵,《长城》获奖了,在全国民族器乐作品比赛中获奖了,三百首民乐作品参赛,《长城》第一名。”作曲家瞿春泉第一时间将这消息告诉闵惠芬,她激动的从病床上跳了起来。这首作品的诞生凝结了作曲家刘文金和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的全部心血,以二胡与大型民族管弦乐队协奏的形式表现中国长城的博大、壮观、苍劲、深远,但过程之艰辛不是常人能体会的。四个乐章的作品长达半个小时,其中运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如古琴的揉弦、琵琶的扫弦、书鼓的击拍节奏等等,不但要攻克这些超凡的二胡技巧,而且还要表现乐曲的磅礴的气势、昂扬坚挺的民族气概,这些都需要演奏者有相当全面的驾驭能力,而闵惠芬在术后恢复期凭着对二胡艺术的热忱和追求演奏此曲,才成就了这部划时代的民族音乐大作。

  中国二胡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音协主席朱昌耀老当益壮,他的台风沉稳大气,技术娴熟,快板激烈的“烽火操”和慢板抒情“遥望篇”,一快一慢,各具风采,在追求刚劲雄浑的豪迈之情中,又不失秀丽圆润的细腻情绪表达,更准确生动地表现了闵惠芬所追求的“中国音乐之神韵”。曲毕,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音乐会的时间正好是中国金钟奖开幕式的前一晚,很多位本届金钟奖评委和开幕演出嘉宾都是克服很多困难,专门协调出时间来到宜兴,参与这场缅怀闵惠芬大师的特别聚会。这样难得的相聚与激动人心的演奏让所有观众和演员都感受到了民族音乐传承的巨大力量,也正如音乐会的标题所表——“江河水长流”。

  在音乐会结束的第二天,家人和部分演奏家们一起去参观了闵惠芬旧居,身临其境,回想大师在这样简陋的小屋中开始了二胡演奏生涯,视音乐如生命,直至奉献自己的一生,更令大家肃然起敬。她在继承刘天华、华彦钧前辈音乐传统的同时,又开创了具有自己特色的“闵惠芬时代”,用音乐、人格魅力影响着感染着后人。用朱践耳先生形容闵惠芬先生的一句话来勉励自己,同时作为文章的结尾:

  弦外有音,音外有心。


Copyright © 2020-2015 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弓弦乐学会、北京华夏璇音艺术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 备案号:京ICP备11008012号-8